財務社工推廣運用
閱讀使用說明
由CSWE經濟福祉實務課程指南定義了經濟福祉的組成部分,並將該概念與九項能力聯繫起來。課程指南進一步闡明了與社會工作能力的聯繫,該指南將推薦的課程材料與支持每種能力的基本知識、價值觀、技能、認知情感過程以及與經濟福祉相關的行為聯繫起來。也提供與能力相關的課程資源資訊。此資源將為社會工作教育中突顯經濟福祉提供所需的指導,並為學生更好地滿足當今的實踐需求做好準備。
參考資料:Young, Jimmy. (2017)
3.經濟福祉的定義
(1)依據《聯合國人權宣言》,第20條,每個人都有「享有社會保障的權利,並有權實現其尊嚴和人格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、社會和文化權利」。因此,經濟福祉被定義為擁有當前和未來的財務安全。其中經濟福祉的要素包含:收入、福利和資源;財務能力與資產建設;經濟正義實踐;財務安全、穩定以及財務幸福感;勞動職涯發展。
(2)實務社會工作中,所涉及的經濟福祉如表1呈現:
表1 財務實務面向目的與策略

參考資料:Young, Jimmy. (2017),研究者彙整。
(3)經濟正義與社會正義
將經濟福祉概念置於經濟正義的更大架構內,經濟正義涉及更大經濟體的公平,就本指南而言,重點是將經濟正義作為社會正義組成部分的含義。
依據經濟正義的六項組成部分,包含收入和財富分配的組成部分及其種族和性別層面;就業權;薪水和獲得足够工作和持續工作時間來支持個人和家庭的能力;移民身分;社區參與經濟問題;支持經濟進步和安全社會計畫。上述組成內容,皆有相關在美國所發生的案例議題,其中進一步去探討經濟正義中的不平等為何?包含經濟部平等、財富過度集中、財富不平等因種族和民族而異、收入不平等。培養社工在學習社工服務與經濟關係時,從經濟正義應注關注脈絡下,當經濟不正義、不平等時如何影響個人、家庭、社區的經濟福祉,使個人、家庭、社區帶來經濟不安全,影響整體發展。
表2 經濟正義組成內容,與案例實務、社工教育

參考資料:Young, Jimmy. (2017),研究者彙整。
4.將經濟福祉納入社工相關課程的策略
將經濟福祉內容納入社會工作課程有許多策略,包括融入、獨立課程、實地教育、課外教育和繼續教育。以下各段將討論每一種方法及其優缺點。
表3 教育策略與推廣經濟福祉分析

參考資料:Young, Jimmy. (2017),研究者彙整。
參考文獻:
Young, Jimmy. (2017). 2015 EPAS Curricular Guide Resource Series CURRICULAR GUIDE for ECONOMIC WELL-BEING PRACTICE. 教育政策和認證標準(EPAS)課程指南資源系列經濟福祉實踐課程指南。